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
一、国际私募股权投资从初现到兴盛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PE)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成是由投资者个人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雏形。
现代PE产业先后经历了4个重要发展时期。1)1946-1981年为初PE时,一些小型私人资产投资以及小型企业对私募接触从而使PE开始起步。2)1982-1993年的第一次经济萧条和繁荣的循环使PE发展到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债券为资金的杠杆收购浪潮,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于几乎崩溃的杠杆收购产业环境下著名的美国食品烟草公司雷诺纳贝仍被疯狂收购中达到狂潮。3)PE在第二次经济循环(1992-2002)中得到洗涤并经历了其第三个时期的进化。这一时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浮现出一系列金融和经济现象,比如储蓄和贷款危机,内幕交易丑闻及房地产危机。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在19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峰。4)2003-2007年成为PE发展的第四个重要时期,全球经济由之前的互联网泡沫逐步走弱,杠杆收购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而使私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2007年美国的黑石集团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我们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国际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庞大,目前,投资领域广泛,资金来源多样化,众多机构参与。目前西方国家私募股权基金占其GDP的份额已达到了4%-5%,规模接近1万亿美元。迄今,全球已有数千家股权投资公司、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中国PE从展露到繁荣
中国探索发展创业投资的历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后10多年间,由于受制于法律体制和市场环境等因素,PE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此时的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仍在学习,摸索阶段。
直至1998年,中国公布《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中国PE才真正全面起步。然而,由于配套政策迟迟无法推出,PE的发展步履蹒跚。
进入21世纪后,PE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中国公布《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PE配套政策等,积极推进了PE的发展。随后,中国陆续推出配套的政策和法规。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并提出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2006年3月,中国公布的“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发展创业投资”;2007年3月,中国修订《合伙企业法》,允许PE实施税收优惠。从此,中国PE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7-2008年,中国PE迎来了繁荣时期,市场规模由2004年的不足120亿美元增长到280亿美元。2008年前11个月中国PE市场新募集基金110个,数量较2007年全年增加了将近90%,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新增71亿美元;新募集基金数和募集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上述阶段,阿里巴巴、远望谷、分众传媒、迅雷、嘉禾木、迈瑞生物、蒙牛乳业、小肥羊、如家等都是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典范。
然而,2008年末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PE基金募集也在2008年第4季度大幅放缓。与基金募集情况类似,2008年PE投资也经历了前高后低的过程。2008年前11个月,中国PE市场投资案例首次突破500宗,投资金额首次达到37亿美元,较2007年全年分别增长14.3%、14.1%。受外部环境恶化影响,2008年各季度平均单笔投资额分别为840万美元、803万美元、761万美元和695万美元,呈逐季下降趋势。
时至200 9年,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下的中国PE迎来了第二个投资小高潮。创业板推出使PE看到了上市的希望;有限合伙企业证券开户障碍的排除,使得设立有限合伙企业PE这一问题再前进了一步;保险业、银行业纷纷呼吁业务创新,希望直接投资于PE或者加强与PE的多层次合作;而限制红筹上市的“10号文”,也频频传出松动的消息。中国PE在一轮轮政策浪潮的推动下,又恢复了热情,气势随之而来。特别是2012年6月中小企业私募股权基金(私募债)于正式开闸,最初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等6省市试点。之后分批逐渐加入湖北、重庆等省市,试点区域逐渐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向中西部扩展,呈现出全国铺开的局面。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区域已包括九省四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安徽、内蒙古、贵州、福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私募股权投资势必在整个中国大陆迅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