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成功案例】
┝ 成功案例
【学术论文】
┝ 学术论文
【私募股权投资法律事务】
┝ 私募股权投资法律事务
【建筑与房地产纠纷法律事务】
┝ 建筑与房地产纠纷法律事务
【常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 常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法律文书】
┝ 法律文书
【涉外法律事务】
┝ 涉外法律事务
【法律业务论坛】
┝ 法律业务论坛
【婚姻、抚养、继承家庭法律事务】
┝ 婚姻、抚养、继承家庭法律事务
【民商合同债务纠纷法律事务】
┝ 民商合同债务纠纷法律事务
【刑事诉讼法律事务】
┝ 刑事诉讼法律事务
【个人、企事业行政单位法律顾问事务】
┝ 个人、企事业行政单位法律顾问事务
【行政纠纷法律事务】
┝ 行政诉讼法律事务
【民商事仲裁与劳动仲裁法律事务】
┝ 仲裁法律事务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点 击
 南宁300多户业主齐告开发商
 房产纠纷五类典型
 特许经营法律问题研究(一)
 •特许经营法律问题研究(三)
 证监会:尽快发布私募基金管理办法
 民事诉讼授权委托书(民事诉讼二审)
 私募基金“蛋糕”有望做大
 What business may a Chinese lawyer mainly engage in?
 When a party entrusts lawyer to act as agent?what ways can be generally taken?
 银行谋划全面参与私募股权基金市场
  >> 版 权 及 免 责 声 明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私募股权投资法律事务婚姻、抚养、继承家庭法律事务 → 私募投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渴望公募牌照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私募投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渴望公募牌照
发表日期: 2013/9/9 7:02:24 阅读次数: 1825 查看权限: 普通信息
2013年09月06日02: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屈红燕

  从2004年第一只阳光私募诞生算起,阳光私募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日前,上海证券报对京沪深三地18家阳光私募的调查显示,经历10年的艰难前行,阳光私募已经整体进入了盈利期,管理规模也稳步上升。调查同时还显示,阳光私募渴望得到公募牌照,愿与公募站在同一投资起跑线上。

  六年大浪淘沙 整体实现盈利

  尽管大部分私募成立于2007年的牛市高峰期,随后大盘经历了长达6年的调整,至今上证综指依然徘徊在2000点以下,但阳光私募整体却已进入了盈利平衡点,接近三成的阳光私募管理规模超过30亿元,堪比中小型公募基金。

  调查显示,在这18家阳光私募中,13家已经实现了盈利,占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72%,另有4家表示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占到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22%,还有一家私募没有给出答案。在本次调查中,还没有一家阳光私募表示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阳光私募的整体实力不容忽视,接近三成的阳光私募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30亿元。调查结果显示,在这18家阳光私募中,管理资产超过50亿元的有3家,占到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17%;管理资产30亿元-50亿元之间的有2家,占比为11%;管理资产10亿元-30亿元的有3家,占比为17%;管理资产5亿元-10亿元的有7家,占比为39%,管理资产5亿元以下的有3家,占比17%。

  阳光私募的投研实力也在不断上升,上海一家超大型私募的投研人员甚至达到30多人。调查结果显示,3家阳光私募的投研人员超过20人,占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15%,7家阳光私募的投研人员为10-20人,占比为39%,8家阳光私募的投研人员为4-9人,占比为44%。

  在管理规模不断扩大和研发实力逐渐上升的同时,阳光私募的每年运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调查显示,5家阳光私募运营成本为1000万元以上,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28%,9家阳光私募的运营成本为200-500万元,占比为50%,仅有2家阳光私募的运营成本在200万元以下,占比为11%。

  在成本项中,工资构成了最大的支出项。调查结果显示,10家阳光私募认为工资是最大成本项,占到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的56%;3家阳光私募认为,信托账户费用是最大成本项,占比为17%;3家阳光私募选择“其他”选择,占比为17%。

  分析人士认为,经历了6年熊市的大浪淘沙后,阳光私募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一方面,经受住牛熊考验并获得了客户的信任,资产管理规模不断上台阶,盈利能力也在上升。另一方面,在盈利能力上升的同时,阳光私募在投研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业绩表现有更好的保障。多家大型私募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成立以来,我们股东从来没有分过红,每年把所有的盈利都重新投回公司,就是为了追求成为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

  培育自有客户减少银行销售渠道依赖

  今年一季度以来,多家银行事实上已经暂停了代销私募产品,私募销售面临“断流”。但本报本次调查发现,目前阳光私募并不特别看重银行停止代销私募产品,背后的底气正是阳光私募自身所培育了客户群体。

  超过三成的阳光私募认为,银行暂停代销私募产品影响很小。调查结果显示,4家阳光私募选择“无影响”,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22%;2家私募表示影响“很小”,占比为11%;11家阳光私募表示影响“一般”,占比为61%;没有一家阳光私募选择影响“很大”。

  观察人士认为,银行曾经占据阳光私募销售的主要渠道。在2009-2010年那轮小牛市中,多家阳光私募凭借良好的业绩得到了银行的鼎力支持,规模也迅速从2个亿左右迅速扩大到20亿元左右。在这一过程中,银行渠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冲规模,再稳定业绩”,是那个时候多个排名靠前阳光私募的共同选择。

  阳光私募对银行渠道“又爱又恨”。让人爱的是,银行具有强大的客户资源,高端客户云集,具有极强的销售能力,甚至一天之内可以为阳光私募募资上亿元。但让私募“恨”的是,银行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在销售私募产品时,不仅要拿走部分固定管理费,还要染指私募的收益分成部分,要拿多少,基本是银行说了算。在银行销售渠道面前,阳光私募处于完全的弱势地位。

  更让阳光私募头疼的是,银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极低,一般亏损超过5%就开始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超过10%就开始赎回。银行客户的不断赎回,也导致私募穷于应付,无法专注投资。新价值就曾先受益于银行销售渠道,规模一度达到50亿元,后在下跌市中饱受银行客户不断赎回的折磨,“如果再有50亿摆在我面前,我一定断然拒绝。”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痛定思痛地说。

  阳光私募同时也在积极培育自有的客户群体,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就。调查结果显示,7家阳光私募主要的客户来源为自有客户,占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39%;10家阳光私募的主要客户来源为银行渠道,占比为56%;1家阳光私募为其他渠道,占比为6%。

  此外,部分阳光私募的直销能力也在增强。深圳某私募最近管理规模迈上了30亿元大关,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接近一半规模是由自己销售的。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阳光私募愿意揭开朦胧的面纱,部分私募首席执行官甚至成了公司的代言人,活跃在媒体之上,通过各种平台与投资者交流,树立独特的公司形象。一般而言,私募直销客户的特点是忠诚度高,能与公司共度难关,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私募重视直销的原因。

  在微博、微信时代,记者也观察到,多家阳光私募建立起了自媒体,向市场及时传达观点和看法,让公司的投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渴望公募牌照 拥有相同市场待遇

  相比10年前,阳光私募无疑已经发展壮大,但与公募行业相比,私募行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税负不公,不能直接开户,被机构资金歧视等不公待遇。但这一状况将有所改变。自今年6月1日起,新的《基金法》正式实施,私募也被纳入监管,自此拥有了合法的身份。另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私募也将被允许发行公募产品。

  阳光私募难掩对公募牌照的渴望。调查结果显示,15家阳光私募表示将积极关注,未来会申请公募牌照,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83%,仅有两家私募表示无申请计划,坚持以私募产品为主。

  在夹缝中成长的阳光私募,渴望获得公募牌照,向真正的资产管理机构转变。公募牌照带来以下好处:

  一是投资门槛直接从100万元降至1000元,由于高净值客户毕竟有限,投资门槛的降低将直接增大潜在客户的基数。

  二是私募不需要绕道信托或者用有限合伙的模式进行开户,绕道信托增加了私募的成本,而有限合伙模式则使私募可能承担着比公募更重的税负。

  三是在取得公募身份后,不再担心被机构资金排斥,私募的身份使其很难接收到机构资金,尤其是保险放心保)、社保等大型机构的资金。

  在阳光私募最关注的行业问题中,拥有与公募一样的市场待遇,已成为私募最大的诉求之一。上海某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大型私募表示,“新基金法实施后,私募能否完全拥有与公募相同的市场待遇,建议两者一致。”深圳某老牌私募也表示,希望在私募纳入监管的同时,也拥有一个公开竞争的环境。

  但阳光私募对于真正发行公募产品也心存忧虑,因为很多私募都是抱着先拿到牌照再说的态度。广州一大型私募直言,“应该降低发行公募的刚性成本,否则没有几家私募能玩得起发公募的亏损。”事实上,从2007年的大牛市后,公募基金的规模基本停止了增长,基金的利润也多被银行销售渠道蚕食掉。如果沿着公募基金的老路去发展公募基金,阳光私募未必能够赚钱。


上一篇:英雄不问出处 券商认购私募产品
下一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法律图书馆 正义网 法律教育网 北大法律信息网 中国普法网 法源法律網 经济法网 法律专家论证网
法制网 诉讼法学研究院 人民法院报 中国证据法网 公法评论 中国私法网 香港律政司 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
闫显明律师事务所 中法网 中国民商法网 中国宪政网 中国刑事法律网 中国诉讼法律网 中国法学网 中国行政诉讼网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手机站后台管理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7-2009 广西为您服务专业律师网-李坚东律师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作单位:广西胜涛律师事务所
地址: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49号民族宫B座10楼1012、1013室
电话:0771-2627883 手机: 13878185616 联系人:李坚东 律师
E-mail:100868366@QQ.COM QQ:100868366,微信:WinWin668899。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