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法6月1日将要正式实施,阳光私募将纳入监管,目前不少私募机构正积极申报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以往低调、神秘的私募主动开始对外进行营销宣传。但相比公募基金,私募的营销宣传更讲究“度”,私募的对外宣传蒙上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色彩。
中华PE:
新基金法6月1日将要正式实施,阳光私募将纳入监管,目前不少私募机构正积极申报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以往低调、神秘的私募主动开始对外进行营销宣传。但相比公募基金,私募的营销宣传更讲究“度”,私募的对外宣传蒙上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色彩。
私募开始“走出去”
6月1日新基金法将开始实施,私募基金将获得“身份证”。“我们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尤其是在大资产管理的时代,私募面对的竞争也会异常激烈,除了业绩,最根本的还是品牌影响力。”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私募要和公募、券商 、信托 、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同台竞技,相比这些“家大业大”的金融机构,私募的品牌影响力明显不够。以前客户不多,而且也比较高端,私募的营销宣传主要是小范围的一对一沟通,未来私募的业务不断拓展,甚至发公募产品,私募的客户将由定向演变为非定向,对于非定向的客户来说,除了过往业绩,私募在客户心中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北京一家私募基金老总认为,私募除了要做好业绩塑造口碑效应之外,还要适当“走出去”,发出自己的声音,扩大影响力。上述私募老总近期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封给客户的公开信。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春节前后由券商、公募、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财经媒体举办的论坛上,经常可以见到私募的身影,他们或就市场走势发表看法,或就行业发展趋势阐述己见。
犹抱琵琶半遮面
不过,相比公募见报越多越好的“轰炸”宣传,私募明显讲究一个“度”。深圳一家知名私募老总就表示,一年接受媒体的采访最多不会超过5次,而且不会谈短期市场走势,避免沦为股市黑嘴。“要谈就谈我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动不动就谈后市如何,实际上是自毁形象。”这位私募老总还透露,作为投资出身的私募老总,他非常重视公司的对外宣传,但他除了直接和大客户面对面交流外,一些大的财经会议和论坛就很少出席,要么由投资总监出席,要么由研究总监参加。“做投资的人出席各种会议太浪费时间,我们不图虚名,把业绩做好才是第一位的。”上述人士表示。
实际上,在私募行业,不少公司都认识到了营销宣传的重要性,但公司老总一般不会对外公开露面,而是由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或基金经理充当“新闻发言人”。有些私募见诸媒体的观点非常多,但老总接受媒体的采访却非常少。一位私募老总向证券时报记者道出了他的想法:一方面,公司总有一个人接受媒体采访,以此营造宣传效应,扩大公司知名度;另一方面,老总“躲”在幕后,既可以专心于投资,又可以继续给人神秘、低调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