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许超声)6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证券投资基金法将实施。新基金法将为基金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制度空间与法律保障,其中看点颇多,如公募基金业很可能将掀起控股浪潮、私募基金被纳入监管等。
掌握控股权将成潮流
新基金法解除“一参一控”限制和股权激励,将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引起了观察人士的注意。在分析人士看来,因“一参一控”的限制,中信证券数年前被迫将华夏基金51%的股权转让给5家公司。近日中信证券宣布拟以不超过20亿元的价格回购华夏基金10%的股权,如果回购成功,中信证券将重新夺回这家基金业老大的绝对控股权。在新基金法即将生效之际,中信证券此举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有人士分析认为,6月1日起实施的新基金法将解除“一参一控”限制,中信证券的做法很可能被其他金融机构效仿,未来将有更多机构加入到增持基金公司股权的阵营中来。资料显示,2009年招商证券持有博时基金73%的股权,超过了证监会规定的非合资基金公司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的上限,招商证券无奈与2009年9月将超限的24%分成四份,分别转让给天津港等4家公司。
对此,业内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招商证券有没有买回博时基金股权的情况还不得而知,但对于基金行业而言,应该有不少股东想实现对基金公司的绝对控股权。事实上,公募基金控制权一直是诸多金融机构追逐的目标,与其发起设立一家新公募基金公司慢慢做强做大,还不如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基金公司进行绝对控股省事。
私募基金逾2000亿元
新基金法在对基金投资者保护、基金从业者投资限制及基金公司股权激励与治理等方面实现多项重大突破,而其最大亮点是首次将非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纳入了法律的调整范围。
自2004年 赵丹阳 率先与深国投合作发起第一只开放式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以来,私募基金一直在坎坷中行进。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阳光私募规模为2098亿元。这是阳光私募有统计数据以来,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发展和认识上的局限,现行基金法未对非公募基金予以明确的定义,使得非公募基金的设立和运作都缺乏法律依据。而由于未纳入监管,导致私募基金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其资金募集和投资行为不规范,易损害投资者权益,也滋生借私募之名乱集资等社会问题。业内一直呼吁明确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建立完善高效的监管制度,采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治相结合的模式,统一监管、分类发展。新基金法中,私募基金正式被纳入监管,这意味着此前一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私募基金终于“找到了组织”,将迎来做大的机会。
2013-05-31 08:10:41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