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以阳光私募为主的证券信托产品迅猛扩容,整体规模首度突破2000亿元。不过,贫富差距却进一步拉大。据了解,对一家阳光私募来说,每年公司运营的成本至少在200万元以上,如果不计算业绩提成,那管理规模至少2亿元才能勉强“温饱”。《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目前至少15%的阳光私募挣扎在温饱线上。对于小私募来说,一般都是满世界找资金,而对于知名阳光私募来说,一般是资金主动找上门。
阳光私募规模首破2000亿元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证券信托与私募机构合作规模2265亿元,环比小幅上升1.74%,同比上升44.26%,投资二级市场的证券信托(阳光私募)规模2098亿元,环比上升22.16%,同比上升37.57%。
据了解,这是阳光私募有统计数据以来,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
根据中信证券统计,今年一季度证券信托成立超过250只,是单季成立最高值,去年四季度证券信托成立数量仅为157只,成立数量环比增速达59.23%。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底和今年3月末市场指数相差无几的前提下,今年一季度新产品资金流入是证券信托规模激增的主要原因。而4月份共计成立119只证券信托,更是创下单月成立数量的历史新高。
中信证券研究员彭甘霖认为,去年12月份行情上扬后利好产品发行,加之信托费用下降、成立规模门槛降低等多方因素刺激信托制私募发行。
大私募坐等资金上门
某信托公司的小鲁今年以来一直奔波于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向诸多阳光私募推介自家的信托平台。
小鲁告诉《金证券》记者,几乎所有信托公司资产管理部的同事都有任务,向阳光私募推介平台的信托公司非常多,口碑好、过往业绩优良的阳光私募成了信托公司追逐的“香饽饽”。“像王亚伟这样的大腕,几乎是家家信托公司的梦中情人。”
一家阳光私募的市场部人士向《金证券》透露,今年上半年,他们已经接待了来自全国的22家大大小小的信托公司,几乎每星期都有一两位信托人士造访。
事实上,王亚伟发行私募产品,一般都是机构主动贴上去,至于发行费用、路演费用等,机构等渠道都是“一切好说”。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阳光私募基金的规模首破2000亿,在2000亿规模中,有八成以上来自于规模较大的私募。
一知名阳光私募人士表示,其实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也是一样,业绩越好、规模越大、资金越多,利润也就越多,业绩和口碑正在拉大私募之间的差距。
15%私募挣扎在温饱线上
在一部分阳光私募坐等资金上门的同时,一部分也挣扎在生存的“温饱线”上。
一阳光私募人士透露,经营一家私募的成本至少在200万元以上,其中包括通道费用和日常运营费用等。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目前阳光私募发行产品主要走四个渠道:一是信托,二是基金专户,三是券商,四是银行。此外,还有一些私募选择有限合伙制。今年以来,随着券商通道、基金专户通道的开辟,阳光私募的买路费明显降低,其中券商通道费用0.3%,仅为信托通道1/3;托管费0.1%,仅为信托 1/2。而日常经营费用包括办公场所、人员薪酬等。
按照一年运营成本200万元计算,如果不计算业绩提成,整个管理规模至少2亿元左右才能勉强“温饱”。
“去年整个行业业绩都不乐观,小型阳光私募日子就更难过了。”一规模在3亿元左右的私募管理人对记者抱怨,“现在没有业绩提成,日子还是很艰难。”
该人士预计,像他这样挣扎在生存“温饱线”上的阳光私募至少占到整个行业的15%左右。
北京一家规模在2亿元左右的私募人士对《金证券》表示,即使暂时拿不到业绩提成,也要把公司给撑下去,而“撑下去”,必须自掏腰包,贴补正常的日常运营费用等。 |